牧草之王——紫花苜蓿

发布时间 :2021-12-04 浏览数 : 来源:《内蒙古旅游》

 

牧草是家畜的粮食,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中国草原上的牧草2种,许多草类营养价值很高,成为优良牧草。此外,有一些是栽培牧草,经过人工引种栽培,驯化培育而来

紫花苜蓿是世界著名的优良牧草。由于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好,还能改良土壤,保持水土,远较其它牧草为优,所以号称“牧草之王”。

苜蓿原产于古代波斯境内的米甸,公元前一百年以前的西汉时期,由张骞等引进中国。当初只在宫城内种植,用来饲养皇宫的御马和外国使节的马匹。随后在中国传播开来,到现在已有两千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内蒙古以及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大面积种植,南方各地也有栽培。

苜蓿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根入土很深,长36米,侧根上长着许多根瘤。每三个小叶连生在一起,为倒卵形或倒披针形。花小,紫色,蝶形,簇聚成短穗。荚果呈螺旋形。

苜蓿的茎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它的质地柔嫩,适口性好,牛、马、羊、猪、兔、鸡都爱吃。苜蓿用于放牧、青饲、调制干草、干草粉、颗粒饲料及青贮料都行。

苜蓿是宿根的牧草,能够连续利用十年左右。一年可以收草12茬。产量很高,每亩约收青草二千到八千斤,在水肥较好的情况下,可亩产万斤以上,如收干草,也能收五百到二千斤。

苜蓿不但是优良的牧草,而且能够固氮,改良土壤结构。据科学家研究,一亩苜蓿草,每年可以固定氮素1423斤,相当于施70115斤硫酸氨化肥。一亩生长三年的苜蓿草地,残根有8001400斤,残根留在地里腐烂分解,就会给土壤增加许多有机质,等于给土地普遍上了一次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