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猛犸象中的佼佼者

发布时间 :2021-11-03 浏览数 : 来源:《内蒙古旅游》

内蒙古博物馆古生物陈列馆展览大厅耸立着一具体躯魁伟的古象化石骨架,它就是在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煤矿出土的中国的猛犸象!

扎赉诺尔位于满洲里市东南部,南濒风光秀丽的达赉湖,四周为富饶而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所环抱,它是祖国东北边疆的一个具有一百余年开发历史的大型露天煤矿。1933年,当第一个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在此发现后,这里便以著名的古人类扎赉诺尔人的家乡而闻名于世。几十年来,扎赉诺尔煤矿先后发现距今一万二千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15个之多,成为中国古人类化石最丰富的产区之一。此外,扎赉诺尔还发现大量的距今四万年至一万年前的古哺乳动物化石,主要有猛犸象、披毛犀、野牛、野马、鬣狗、虎、马鹿等,计有4050种以上,科学上称之为“扎赉诺尔动物群”。它是中国东北第四纪晚期古哺乳动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群。因此,长期以来扎赉诺尔又以第四纪古动物的“化石宝库”而著称于世,成为中外科学家所瞩目的化石产区!

198045月,扎赉诺尔露天煤矿在古河床中剥离煤层上覆表土时,先后发现两具巨大的猛犸象骨骼化石,其中一号古象距地表32米深,二号古象距地面40米深,两具古象相距仅有15米左右。从化石埋藏情况可知,这两具猛犸象个体大小相近,在地层中化石骨架保存十分完整,这在国内是罕见的。同年6月,矿区又在距二号古象40米左右的土层中,发现两具完好的披毛犀化石骨架,体长均在2米以上;令人惊奇的是,这两具披毛犀,头对头、脚对脚,身体呈侧卧姿势,它们头骨间的距离只有0.5米。古动物学家确认,在同一化石坑内,相继出土两具猛犸象、两具披毛犀化石骨架,这是中国以及世界猛犸象、披毛犀化石发现史上的奇迹!

1981年,内蒙古博物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协助下,对二号猛犸象进行修复、装架,经过半年多精细紧张的工作,才使这具沉睡地下数万年之久的猛犸象,又雄姿再现,并作为祖国稀有而珍奇的化石瑰宝,珍藏陈列于博物馆中。

据装架后实测,这具古象骨架全长九米,高4.7米,门齿长3.1米,初步推算该象在活着时的体重至少在89吨以上。这具古象比1973年黑龙江省肇源县发现的猛犸象化石骨架长3.3米,高1.5米,是中国猛犸象化石骨架中的佼佼者。同时,它比甘肃省合水县出土的中国最大的黄河剑齿象,还要高大得多,因此,它被誉为中国古象王国中的“巨人”!

经研究,这具古象的构造特征,同黑龙江肇源发现的猛犸象基本相同,属于同一个种,种名为“松花江猛犸象”。但是,它比黑龙江发现的松花江猛犸象更为高大而完整,不仅门齿、颌骨、脊柱、四肢完好,在一百余块脚趾骨中,连只有数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完好如昔;以往极少发现的舌骨,也保存下来,这在中国猛犸象化石中还是第一次。

根据古象的臼齿萌出情况及骨骼的骨缝愈合差等特点推算,这具古象死亡时尚在壮年,其年龄大约在45岁左右;依据放射性元素碳14测定,该象生存的年代为距今三万三千年前。十分珍奇的是,在古象腹部还发现成堆的粪化石,化石呈墨绿色,动物生前咀嚼过的植物茎秆还清晰可见;当燃烧时,仍能散发出草香的气味,这在中国象化石中是首次发现。另外,从这具古象在地层中,头部向下,整个身体侧斜的埋藏姿势,人们几乎可以想象出它失足的那一瞬间的情景:古象可能是在河、湖边觅食、饮水时,不慎陷入泥潭;或者是在陡崖上食草、漫步时,因煤层崩塌,突然从高处摔下而遇难死亡……此外,从古象安息的冰水沉积地层及该象门齿、颌骨、腿骨等多处骨折的记录,为我们探讨古象的死亡原因亦提供了旁证。由于古象就地埋藏、未经搬运,所以它生前未来及消化的食物连同它的遗骸都完好地保留下来。这是大自然为我们保存下的难得而绝好的科学材料。

猛犸象是一类身披长毛而早已绝灭的古代大象,它是象类家族中的独特成员。从大量的化石资料可知,它们曾生存于地球历史的第四纪中、晚期,这一时期,在地球北半部曾出现大的冰期,气候十分寒冷,猛犸象的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地区。在中国,猛犸象化石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由于以往发现的化石多为零星的牙齿及骨头,而完整化石骨架在中外都是十分罕见的。所以,扎赉诺尔出土的猛犸象化石骨架,为我们研究猛犸象的形态构造、演化历史;复原古地理、古气候,研究第四纪地层学、探索三万年前“冰川时代”的奥秘,了解呼伦贝尔草原沧桑变迁的历史,提供珍贵的科学证据。

上一页:库布其沙漠
下一页:河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