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小塔位于辽中京城外城中,内城南门(阳德门)西南0.5公里处。是金大定三年(1163)所建。金小塔全高24米,平面是八角形,底座边长3.3米,为砖筑十三级密檐式塔。
小塔周围无台基,平地而起。最下层是须弥座,高2.7米。八面的正中都雕有伏狮和力士,伏狮和力士俱作蹲伏势,其粗矮健壮的身材显得魁梧有力,似以全力背负仰莲以上各部。
力士与伏狮上部有砖雕通周单瓣仰莲,仰莲至第一层檐以下为佛龛部位,东西南北四正面有拱砌的券形佛龛,龛上雕伞盖,龛内已无佛像。其余四面佛龛是浮雕而成,龛内各雕1.66米高胁侍1对,胁侍头上雕有飞天,线条细腻,流畅自然。各面转角雕磨成圆柱体,其上端施铺柏枋,枋上雕柱头铺作。两柱间有斜拱铺间铺作,再上接撩檐,枋上设柏木椽,直达十三级。每级都用柏木椽,级间塔体除磨砖卧砌外,全以4层迭涩砖垫托。诸层覆面以砖代瓦迭砌。
塔刹为小塔式,南面有小佛龛,上有砖雕宝珠和火焰以封其顶。
塔体正南面佛龛两侧有阴刻蒙文字各1行,字宽8厘米,高13厘米,全行高约2米。译成汉文大意是“小塔圣地是你信徒们鉴赏之处;修行善境是你信徒们布舍之地。”
小塔南面空地上有大型寺庙建筑遗址,青砖青瓦和绿釉琉璃瓦片及均窑瓷片暴露于耕土层中。
1984年,利用部分维修大塔的剩余物资,进行一次表面维修。
|